IUCN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,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,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。根据个体数量下降速度、物种总数、地理分布、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将物种划分为9等级,具体级别是:绝灭(EX)— 野外绝灭(EW)—极危()—濒危(EN)—易危(VU)—近危(NT)—无危(LC)—数据缺乏(DD)—未评估(NE)。


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,有多少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,也就是有多少濒危物种。根据IUCN(世界自然保护联盟)制订的红色名录等级标准,对我国物种现状进行客观的科学评估,对现阶段我国物种的濒危状况划分等级,具体等级为:绝灭-野外绝灭-地区绝灭-极危-濒危-易危-近危-无危。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展示了对所有哺乳类、鸟类、两栖爬行类和部分鱼类,以及部分昆虫、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和维管束植物等的评估结果,已评估了动物界和植物界近10211个生物物种。